(3)第三個時期是1993年1月以后,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與產權制度,調整國有經濟布局、構建新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的國有企業改革目標相對應的市場化用工階段。
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繼續深化企業改革,著力企業制度創新”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以此為標志,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進入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實現了一次質的飛躍。社保保障方面進一步提高,代買社會保險,人才派遣公司大量出現,給雇傭模式的創新提供了基礎。與現代企業制度與產權制度改革、國有經濟布局調整等改革措施相對應,客觀上要求國有企業必須建立起市場導向的勞動用工機制。從勞動用工的市場化進程來看可以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①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階段。
1994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4年8月,勞動部印發《關于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的通知》,提出要在各地區、各行業開展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工作。勞動合同制的全面推行,一方面打破了企業傳統的干部、工人界限,明確提出市場化用工模式是企業勞動雇傭方式改革中的重點,明確了國有企業與勞動者在用工模式確立中的平等主體地位;但同時;也使多年來積存在國有企業中的富余人員問題逐漸顯露出來。
②建立再就業服務中心,實施再就業工程階段。為解決國有企業富余職工問題,政府頒布了多項法規,采取了包括實施再就業工程、建立基本社會保障體系、實施主輔分離等積極措施。為分流下崗職工而實施的再就業工程是從計劃經濟體制就業向市場經濟體制就業過渡的一個橋梁,京崗職工雖然已不在本單位的任何工作崗位上,但仍保留原單位的勞動關系,即國有企業仍要為社會承擔一部分失業救濟的責任。這依然影響著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的提高。因此,一旦社會條件具備,企業勞動用工模式必然向市場就業模式轉變。
③全面向市場化用工模式并軌階段。
2000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印發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方案的通知》,規定從2001年1月1日起,試點地區的國有企業原則上不再建立新的再就業服務中心,企業新的減員原則上不再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由企業依法與其解除勞動關系;凡所在叫單位參加了失業保險并依法足額繳費的,按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要求各地區要區分不同企業情況,實行分類指導,用三年左右時間有步驟地完成向失業保險并軌。2003年9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關于妥善處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出中心再就業有關問題的通知》。2005年2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關于切實做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業保險制度并軌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2005年底停止執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同時從2006年起,并軌人員和企業新裁減人員通過勞動力市場實現再就業,沒有實現再就業的,按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隨著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一方面,國企內勞動力雇傭方式也不斷趨于多樣化,并在一些具有較強的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引進了臨時用工、勞務派遣用工、季節用工等非標準化的雇傭方式。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基于組織效率而自發選擇的多元化的勞動力雇傭模式也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勞動力市場上的雇傭方式類別。
參考閱讀:人才派遣 人才派遣公司
作者:中國勞動關系網 |
來源:《中國勞動關系網》 |
時間: 2012-3-19 13:01 |
|